js3845金沙线路(中国百科)有限公司官网

UN系列PLC

服务支持

热情、耐心、真诚的服务与支持

  • UN-BA01电池板有两款型号
    1.
    丝印SB-BAT V1.00的板子对应的是CR1620(电池出厂时没有特殊备注,大电池)

    2.丝印SB-BAT V1.01的板子对应的是CR1025电池(与西门子一致,小电池)
    CR1025
    电池是没有预装的,需要客户配


  • 大多数工程师使用331-7KF02对信号进行测量时经常遇到数值波动现象,这种波动大多是外部干扰串入测量通道或者是共模电压的影响造成,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使得测量的数值更稳定。下图是7KF02的电流传感器接线图,可以看到7KF02内部的电路有:




    1、 内部电源电路,这个电路的作用是把24V供电电源转换成内部模拟电路所需要的电压。


    2、 补偿电路,这个电路的作用是对测量值进行补偿,分为内部补偿以及外部补偿。


    3、 多路器,这个电路的作用是对各个通道进行轮流开关,7KF02一共有8个通道,ADC在一个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通道,等到测量完成了,再通过这个多路器切换到下一个通道,反应在7KF02的规格上就是通道测量时间。


    4、 量程卡,这个不用多说,是选择测量信号的类型,比如2线制电流、4线制电流、热电阻、热电偶等。


    除了2-9,12-29等信号引脚之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7KF02模块还额外的提供了10、11引脚给我们进行优化。那么这里的10、11引脚主要是什么功能呢?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接线,才能达到最优状态呢?


    从内部图看到,10引脚主要是提供外部补偿的功能,如果不需要外部补偿,那么就可以把10引脚连接到11引脚。如下图:




    如果需要进行外部补偿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补偿电压输入到10引脚。那么何时才需要到外部补偿呢?那就是在测量热电偶时才需要外部补偿。为什么呢?


    因为热电偶是由不同金属联结而成,当具有温差时其便能感应出微小的电压值,我们使用7KF02进行热电偶温度测量,就是间接的测量其感应出的微小电压值继而得出其温度值。在进行测量时,要求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样产生的电压值才能与测量的温度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测量时冷端的温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所以需要进行冷端补偿,采用10引脚来进行外部补偿就是这个目的,如下图:




    从内部图看到,11引脚连接到地,但是连接到什么地呢?其实,11引脚通过400欧连接到ADC供电源的参考地,而所有测量的数据,都是参考ADC的供电电源进行测量的,我们把11引脚连接的地称之为模拟地,如下图: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这个400欧的电阻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不是一个电阻,是一个磁珠,磁珠的作用是为了把模拟地和数字地进行高频隔离。为了防止数字电路在高频开关工作时产生的尖峰毛刺影响到模拟测量电路,对测量值造成干扰,所以添加了这么一个隔离通道。但是,在实际测量时,由于传感器到模块端的导线往往会比较长,导线越长,耦合到干扰的能力就越强,这就会影响到我们最终的测量值,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影响,我们在实际接线当中,需要把11引脚的模拟地和传感器电源地连接到一起,使得ADC测量参考电位直接参考传感器电源的地。如下图:




    如果是在传感器端,不可避免的窜入了一定的共模电压,那么我们可以将11引脚模拟地连接到24V的地同时,还可以一起把它们连接到模块端干净的大地线上,以消除掉传感器端的共模干扰影响,如下:



  • 工程师在初次使用EM231 RTD温度模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模块上电之后,其上面的SF灯就会闪烁,输入也没有接线,那么就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模块坏了?其实不然,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SF”灯是用来检测什么的,这个SF LED灯其实是用于识别连接输入上的“连线断开”,如果模块有输入未连接,那么这个SF灯闪烁就显示为“连线断开”,并在CPU信息中显示模块状态为“范围超出错误”。

      如果RTD模块上面的通道有未连接的话,未连接的通道必须并联到所使用的通道或用电阻短路,以UN 231-7PB22两路热电阻为例,只有在A通道在使用时:

    1、并联通道A和B,通道B的输入1对1地连接到通道A。

    2、用电阻“短路”通道B,通道B以两线传感器方式接线。

    对于电阻R,电阻值的选择取决于在DIP开关中设置的传感器类型。               

    上面这个问题很好解释,也很好理解,那么如果说工程师将所有的通道都用了,DIP开关设置也没有问题,SF灯还是亮的话,很可能是哪里的原因呢?做为技术支持人员,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怀疑是不是RTD接断线了!那么我们就要确定客户接的是几线制的RTD,怎么接的线,这个就需要我们明确两线、三线、四线RTD如何接线,下面给大家详细说明下。

      1、四线制热电阻传感器接线方式(精度最高)

    如图,接线之前首先我们要确定热电阻的两个公共极,如果我们用万用表测量热电阻的四根线的线阻的话,1、4测量电阻是100Ω,2、3测量电阻是100Ω,1、2测量电阻很小,3、4测量阻值也很小,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1、2是公共极,3、4是公共极,就可以得出上述接线图。如果没有确定公共极,直接接线,端子不对应,电阻没有接入模块的话,这样就很容易会出现模块未接线,那么SF灯就会闪烁。

    从接线图可以看出,四线制热电阻是不需要引线的,这样就消除了引线电阻的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1、三线制热电阻传感器接线方式(最常用)

    如图,三线制热电阻,三根线,测量任意两根的线阻,其中有两组是相同的,一组是电阻很小,电阻很小的两个端子就别分别接在模块上面的通道负端,如:

    1、3测量电阻是100Ω,2、3测量电阻是100Ω,1、2测量电阻很小,那么就按以上接线图接线。可以看出,三线制热电阻是需要一根引线的,相比较两线制热电阻,较好的消除了引线电阻的影响,是最常用的接线方式。

    1、两线制热电阻传感器接线方式(精度最低)

    如图,两线制热电阻,两根线,接线如上图,可以看出,两线制热电阻是需要两根引线,引线方式很简单,但是这样产生的引线电阻,就增加了测量电阻值(整个电路的电阻为热电阻的电阻值加上两段导线电阻的电阻值),测量误差大,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 在很多自动化设备中,电路最终都需要对一些执行部件(如电机、电磁铁)实施控制,电路对这些执行部件的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双向晶闸管、晶体管等开关器件进行,因此对于电路的输出端来说就有了与之对应的“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双向晶闸管输出”等类型。其中继电器输出和晶体管输出在PLC中最为常见,虽然都是控制器件,但二者有所不同。晶体管输入和输出没有电隔离,而继电器是电隔离的,在体积有限制的时候,响应时间要很短的时候,都往往采用晶体管控制;而在电压比较高,电流比较大,要注意人身安全时,往往用继电器。继电器输出一般都是弱电控制的强电,继电器的外壳上面写了输出的电流电压。二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1、负载电压、电流类型不同


    负载类型:晶体管只能带直流负载,而继电器带交、直流负载均可。

    电流:晶体管电流最大0.75A,继电器最大2A。

    电压:晶体管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继电器可以接直流24V最大30V或交流220V)。


    2、晶体管带负载的能力小于继电器

    晶体管带负载的能力小于继电器带负载的能力,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3、晶体管过载能力小于继电器

    一般来说,存在冲击电流较大的情况时(例如灯泡、感性负载等),晶体管过载能力较小,需要降额更多。


    4、晶体管响应速度快于继电器

    继电器输出型原理是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

    晶体管输出型原理是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以控制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甚至更小)。晶体管输出一般用于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等,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


    5、在额定工作情况下,继电器有动作次数寿命,晶体管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继电器的每分钟开关次数也是有限制的,而晶体管则没有。晶体管也有大电流,如5A以上.是晶体管输出的当有后接继电器时,要特别注意继电器线圈极性(一般线圈上都接有保护二极管或指示灯),否则会烧坏晶体管)。

  • 兼容西门子200编程软件。

    UN120/200系列CPU推荐使用V4.0 STEP 7 MicroWIN SP9版本软件,CPU类型选择CPU224以上,在线连接CPU,软件会自动识别;

    300系列CPU推荐使用SIMATIC Manager,STEP7 V5.5版本软件。

  • 兼容UN200系列编程软件和通讯线缆
  • TOP

    业务咨询

    技术咨询

    技术咨询

    4000-300-890

    XML 地图